文章详情

磁轭法磁粉缺陷检测介绍

日期:2024-05-04 16:02
浏览次数:3399
摘要:
磁轭法磁粉缺陷检测介绍
    磁轭法是用固定式电磁轭两磁极夹住工件进行整体磁化.或用便携式电磁轭两磁极接触工件表面进行局部磁化,如图3-26和图3-27所示,用于发现与两磁极连线垂直的缺陷。在磁轭法中。工件是闭合磁路的一部分,用磁极间对工件感应磁化,所以磁轭法也称为极间法,属于闭路磁化。
    磁轭法是*使用*多的磁粉探伤仪.                               
    电磁轭进行整体磁化的要**:
    1)只有磁极截面大于工件截面时.才能获得较好的探伤效果。相反,工件中便得不到足够的磁化,在使用直流电磁扼比交流电磁轭时更为严重。
    2)应尽量避免工件与电磁轭之间的空气隙.因为空气隙会降低磁化效果。
    3)当极间距大于1 m时,工件便不能得到必要的磁化。
    4)形状复杂且较长的工件,不宜采用整体磁化.
    局部磁化用便携式电磁轭的两磁极与工件接触,使工件得到局部磁化.两磁极间的磁感应线大体上平行两磁极的连线,有利于发现与两磁极连线垂直的缺陷。
    便携式电磁轭.一般做成带活动关节,磁极间距L一般控制在75-200 mm为宜,但*短不得小于75 mm。因为磁极附近25 mm范围内,磁通密度过大会产生过度背景,有可能掩盖相关显示。在磁路上总磁通量一定的情况下,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随着两极间距L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磁极间距也不能太大。JB/T 4730.4  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规定:“磁扼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75--200 mm之问.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两侧各50 mm的范围内,磁化区域每次应有不少于15 mm的重叠”:欧洲标准EN1290也规定便携式电磁轭磁化的有效磁化区如图3-28所示的阴影部分,面积约为(L-50) X (L/2)mm2
    交流电其有集肤效应.因此对表面缺陷有较高的灵敏度。又因交流电方向在不断地变化.使交流电磁轭产生的磁场方向也不断地变化,这种方向变化可搅动磁粉。有助于磁粉迁移.从而提高磁粉检测的灵敏度。而直流电磁轭产生的磁场能渗人工件表面较深,有利于发现较深层的缺陷,因此在同样的磁通*时.探测深度越大.磁通密度就越低,尤其在厚钢板中比在薄钢板中这种现象更明显,如图3-29所示。尽管直流电磁扼的提升力满足标准要求(大于177 N).但测量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和在Au型标准试片L的磁痕显示往往都达不到要求,为此建议对厚度大于6 mm的工件不要使用直流电磁轭探伤。ASME规范第V卷也*强调.“除了厚度小于等于6mm的材料之外,在相等的提升力条件下,对表面缺陷的探测使用交流电磁轭优于直流和长久电磁轭 ”
     
     一般说来.特种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危害程度较内部缺陷要大得多,所以对锅炉、压力容器的焊缝进行磁粉检测,一般*好采用交流电磁扼。如LY318DC系列微型磁轭探伤仪(含交流、直流、交流直流两用型),是利用磁轭对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工件进行磁化的轻便微型磁粉探伤设备,能对各种零件磁化,适用于油田、造船、内燃机配件、煤矿、机械、标准件、油泵油嘴、飞机制造、汽车另件、造桥、化工、锅炉压力容器、铁路等行业产品,因锻压、淬火、焊接、疲劳等引起的表面及近表面缺陷,如链杆、曲轴、轴承、高强度螺栓、弹簧、锻件、石化管件、阀门、叶片、齿轮、轧辊、锚链以及焊缝等几何形状复杂工件的探伤。但对干薄壁(小于6 min)的压力管道来说,利用直流电磁轭既可发现较深层的缺陷,又兼顾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弥补了交流电磁轭的不足,所以对于小于6 nmz的薄壁压力管道应采用直流电磁轭。